中国的家族企业有哪些(附我国知名的典型家族企业的例子)

中国的家族企业有哪些(附我国知名的典型家族企业的例子)

  在风云莫测的世界当中,数十年内就有可能造就一个亿万富豪,但是真正可以传承下来形成家族企业的却是少之又少,在我国同样也有一些较为出众的家族企业,一直深深的影响着大陆,那么中国的家族企业有哪些?本期经理人网带来我国知名的典型家族企业的例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中国的家族企业有哪些

  1、马云家族

  家族企业:阿里巴巴集团。马云家族现已成为中国四大家族之一,马云在阿里巴巴持股市值880亿,马云为许多人提供了工作岗位,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王健林家族

  家族企业:万达集团。2015年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百富榜》,61岁的王健林及其家族以2200亿财富超过马云,第二次成为中国首富。

  3、李彦宏家族

  家族企业:百度科技有限公司。李彦宏曾在2014中国富豪榜中,以147亿美元身家名列第二,2000年李彦宏创建了百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4、马化腾家族

  家族企业:腾讯科技有限公司。2016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公布,以245亿美元财富,排名第三位。

  5、李嘉诚家族,家族企业:长江实业集团,是一家建在香港的跨国企业。

  二、我国知名的典型家族企业的例子

  李氏家族

  1、李嘉诚

  李嘉诚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他是香港首富。1928年,他出生于广东潮州,因父亲去世非常早,李嘉诚14岁就辍学当学徒;1950年他筹集5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生产塑料花;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他开始投资房地产,然后逐步涉及到金融、酒店、石油、电力等行业。现在,他的产业遍及全世界。李嘉诚及其家族身价约有110亿美元,在亚洲十大富豪中位列第4。

  2、李氏家族的第二代

  李嘉诚现在年近80岁,已经处于半退休的状态,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泽钜,另一个叫李泽楷,李嘉诚对两个孩子的培养教育相当严格。他要求儿子在生活上必须克勤克俭,绝对不能因为家里有钱,而变得非常奢侈;在事业上,要注重名誉,一定要信守承诺;他特别教导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儿子列席会议听取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

  李泽钜和李泽楷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想到公司施展才华,李嘉诚却对他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当时非常震惊,于是他们到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公司,李泽楷成为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两年后,两兄弟积累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以后,李嘉诚才把兄弟俩召回香港公司,但要求他们:“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会有助于你们的事业。”

  从李嘉诚对孩子的这种态度上,中国家族式企业的家长应该认识到娇惯和纵容会毁掉整个企业。

  茅氏家族

  1、茅理翔

  茅理翔先生是浙江方太集团董事长,而经营团队则由任总经理的儿子茅忠群负责。方太集团目前保持家族90%的绝对控股,另外10%的股权授予管理团队。方太坚持家族所有权始终保持绝对控股,但在经营层面,方太强调淡化家族制,经营团队除家族成员茅忠群之外,全部采用经理人制,总经理以下排除所有家族成员介入。

  2、茅理翔的“口袋论”

  茅理翔先生是中国家族式企业家族长里相对少见的研究家族式企业治理的一个人。他通过研究还得出了一些结论和理论。他专门在方太集团成立了一个家族式企业发展研究院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他在家族式企业治理的过程中总结了这样一些经验,首先他提出了在家族式企业治理方面一个很有趣的理论,叫“口袋论”。所谓“口袋论”是指在第一代创业家面前,企业家与子女只有一个口袋的利益,一旦儿女结婚,就存在两个口袋(包含儿媳、女婿等因素),由此引发利益斗争,因此,始终将企业所有权放到一个口袋里,则可避免不必要的内耗。

  目前方太的股权结构为:父亲持股35%,儿子35%,母亲16%,女儿14%,这个数字在以后将全部转给儿子,并从中拿出10%作为经理人股份。他用这种方法来确保了一个口袋,但这可能对女儿有点儿不公平。

  3、茅理翔的“三三制”

  茅理翔先生在家族式企业治理理论里又总结了另外的一个经验,叫“三三制”。他把孩子对自己事业的传承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三年,因此叫三三制。

  第一个三年:将企业产品开发权下放给子女,让子女逐渐熟悉企业运作过程,从而分析子女的创新性及与团队的亲和力。也就是说让子女到企业的开发体系去锻炼。这样经过三年,他们将会对整个公司的产品和行业具有深入的了解。

  第二个三年:经销权下放。帮助子女组合产业链,并熟悉原有的合作伙伴,从而获得圈内和市场认可。方太目前正处于这个时期。

  第三个三年:管理权下放,在子女完成了前两步后,最后一步顺理成章。

  4、茅理翔的“养子亲子论”

  茅理翔的第三个理论是 “养子亲子论”。他认为:从第一代创业者角度看,企业如同是他的养子,要把养子交给亲子,交出去的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使命。为什么有的企业交接班会失败?首先就在于父亲不放心,造成儿子不舒心。方太通过“三三制”,让茅忠群感觉到经营企业的艰辛,也就有了做好企业的使命,方太在子女的眼里也就不再是财富,而是一个事业、一个使命。

  5、茅理翔的“团队论”

  茅理翔认为,家族式企业交班时要给子女留下一个团队,而不是单纯的财富。很多企业在交班时受困于元老、恩人、亲属等掣肘。

  前边讲过,企业在人力资源的问题上必须吐故纳新。纳新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需求,把优秀的人才吸纳到企业里来;吐故是指要把一些对企业没有用的、没有能力、没有水平的人“吐故”掉。除了按照绩效和末位淘汰把这些人淘汰掉之外,还有一类人也必须“吐故”,就是那些曾经给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他们和第一代企业家一样,慢慢也会老去。公司一定要针对他们制定一个安全的退出机制,而不是一脚踢开。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中国的家族企业有哪些(附我国知名的典型家族企业的例子)
本文地址:http://2qiu.55jiaoyu.com/show-2674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